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患癌群体救命钱被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患癌群体救命钱被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只能说,富人的世界我不懂,出国旅游,还免费,档次还不低,这明显就是一个局,一针下去,62.5万元,看好了,不是62.5元,是62.5万元,这是什么针,抗癌针。
贵吗?不贵,一针下去什么癌症都没有了。也不知道这针是什么做的,是不是葡萄糖。
令人惊奇的是,这样贵的一针,对这位女士也不太像是有多难。本来都没有在意,因为前两个月刚做完体检,单位组织的,看来是个好单位。没有发现什么异常。于是产生了怀疑。
当然,这个问题问的是作为普通人该如何防范和预防,其实普通人哪里有这么多钱,根本就不是骗子的菜。平均每年单美容费就数万元。
当然,从这件事我们应该懂得,骗子是无孔不入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贪小便宜吃大亏。
钱多,无所谓。
到国外安排免费体检,一体检就是癌症,本来就可疑。王女士居然信了。
打一针就能治疗癌症,大凡长了个老壳的人基本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王女士居然也信了。
钱已经交了,人家一针也治疗好了她的癌症。这不回国检查都正常了吗。
就当自己真的不幸患了癌症,庆幸自己参加了这个公司组织的活动,庆幸自己遇到了神医,庆幸自己用上了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神药。
花60多万治好了肺癌、乳腺癌,值了。
免费坐飞机出境游、
免费参加高端海外医疗说明会、
免费接受"国际权威医学机构"体检……
这是某美容院为会员提供的诱人福利。然而,当他们踏上旅程时,便掉进了他人精心设置的海外医疗骗局。
一、海外医疗骗局层出不穷
1.600万买的保健品只是糖丸
王女士(化名)3年间先后4次前往美国、泰国进行"海外医疗",花费近600万元购买"癌盾"等号称能提高免疫力、预防癌症的产品。经警方检测600万的产品其实就是"糖",主要成分为番茄红素和青花素。
这个以大连思兰德公司为主导的诈骗集团,利用美容院精准定位诈骗对象,免费的海外旅游项目包含"高端体检",假冒专家解读体检报告让受骗者深信自己是易患癌症人群,然后游说受骗者购买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抗癌药品"……
2.花150万看病,激素变身高价"修复液"
梅先生夫妇在一家美容院的劝说下参加了"回馈vip客户的免费迪拜'医疗游'"。下了飞机之后,梅先生夫妇二人就被豪华加长版林肯汽车接进了当地五星级酒店入住,第二天,他们被带到迪拜皇家医院进行体检。
拿到体检结果后,专家的一番诊断让他们傻了眼:某某指标太高,是癌变的前兆。陪同旅游人员以及专家设计了几种治疗方案,分别是价格19.8万的"重金属排毒"、29.8万的"肾细胞修复"和价格39.8万的"肝细胞修复控制癌细胞发作"。
事后梅先生同行中的一人觉得事有蹊跷,输完液后偷偷把输液袋带回了国内。经过南京某医院对残留物的化验,40万元的"肝细胞修复液",成分只是激素荷尔蒙!
二、骗局背后全是一个套路
第一,精准筛选受害人;
第二,组织免费海外旅游,体检项目,编造体检结果,捏造病症;
第三,推销产品。
这些施骗公司的代理商大多与各地的美容院进行合作,让美容院深入调查客户的背景信息。包括顾客的职业、年龄、婚姻状况、私家车品牌、银行存款、住宅级别,甚至是顾客的性格爱好、最高消费记录、家族病史、自身病史等隐私信息。
而这些受骗者大多经济条件较好,对健康有强烈的渴望,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因此,在参与健康相关的项目时,既有购买的意愿,也有支付的能力。
三、维权成本高,哑巴吃黄连
1.由于诈骗主要环节发生在境外,受骗者多是中老年人,身处异国他乡的陌生环境,老年人不清楚法律法规,往往容易屈服。即使意识到受骗,消费者有的因在乎面子而"哑巴吃黄连",有的因维权成本较高而放弃较真。
2.另外,由于涉案的医疗机构地处境外,我国相关部门的监管难以覆盖,这也使得不法企业相对容易钻空子实施诈骗。
3.对被骗者来说,国内不是没有地方体检和医疗,只不过在他们看来,国内的医疗服务可能已难以满足其对医疗卫生的更高需求。带着免费、度假、尊贵服务等动听说辞的境外游,对他们也就颇具诱惑力。
四、刺猬安全提醒
面对各种免费赴海外旅游体检的项目,一定要提高警惕,防范陷阱。在涉及海外医疗时要做到三不要:
01
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这种好事,有的事表面美好,但是背后却有大陷阱;
02
不要轻信海外体检医疗检测结果,对有异议的,要检查复核;
03
不要盲目追求进口保健品、药品,对确定有疾病的老人,要征求医生的意见建议。
「你不给我退款,我就找某某电视台曝光你!」
现在媒介发达,各地方电视台的新闻专题节目全都在网上可以看到。这其中大量内容就是属于「买卖破裂、不退款、找记者来采访、钱成功退回」的类型。
常看此类新闻的人都知道,没找电视台前,商家那时无比的傲慢,白班抵赖,反正钱是不能退的。
可是,当摄像机往面前一架,话筒冲嘴边一支,傲慢不见了,换了一副和善的表情,「哎呀,刚才我又看了一下合同,是可以给他退费的,全额退!」
最后是消费者手抖着数钱,还要激动的说,「谢谢某某节目,谢谢你们帮忙。」
看多了,观众自然得出一个结论:电视台和记者很好使,管用。
而电视台的角度,很愿意做这种民生新闻。首先,新闻素材不愁没有。老百姓会主动找上门来。
其次,先听消费者说,再找商家采访,兼听则明。避免了只听一面之词闹笑话。
最后,事情解决,再来几句生活提示。一期节目内容就有了。
题目里的阿姨变脸太快。按剧本来的话,最后应该数完钱,告诉记者一分不少。再握住记者手连声感谢,久久不肯松开。记者也满脸骄傲,又为老百姓办了一件好事。
现在,阿姨明摆着把记者当枪使,使完也不上上油好好保养一下,就直接扔垃圾站了。阿姨也不想想,电视播出去她以后就成老伙计们的笑柄了。
电视台那边呢,也不亏。把阿姨完整的「表演」全作为节目一部分播出来,节目仍是完整的。至于阿姨的为人,就留给观众去评说吧。
哈哈哈,普法君干了多年记者,被人当枪使、卸磨杀驴的次数多着呢,等会说出来给大家乐呵乐呵如何?
这样吧,咱先分析一下文章中这位老人的事情经过吧:
老人被一个“神医”忽悠的不轻,验了个尿就说得了癌症,后来花了1.9万多元钱买了四盒药回家,后来子女发现此事后,觉得母亲受骗,于是变找到媒体曝光。
电视台记者与“患者”家属交流,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他的无奈
我分析:这家人对于工商局不太信任,于是就找记者来曝光。并且这家人深谙社会厚黑之道,很清楚这种小医生没有背景、实力, 会很怕记者曝光。
果然,这事儿被这家人猜对了,记者一到现场,“神医”就果断退款,并且老人花了1.9万多元买了四盒药,只退回了三盒半,但“神医”居然给她退了2万多元现金……(该段是重点,画出来要考)
好大方哦,不但没收药钱,反倒带给好几千!
结果呢,钱一到手这家人心态就发生变化了,在记者再去找他们了解情况时,他们明确表示不需要记者了,言外之意就是,我就是来要钱的。
或许“神医”多给了几千块是“封口费”,这导致记者后续采访碰了一鼻子灰。从记者与老人家人沟通过程中,可见记者当时有多气愤。
不过,换位思考一下,对方一家人就是要这么个结果,钱退了人没事就行了,至于记者,反正你们吃公交饭,就当白跑一趟吧……
满满的套路既视感啊😄!
普法君当记者时经常遇到这种事,已是见怪不怪了,出现这种情况的三教九流、各色人等都有,记者在他们眼里就是一把枪,只要瞄上了对方,基本都能达到一定的目的。
这些情况尤其在消费领域最多,什么假冒伪劣商品啊、商品房有问题啊、车子有瑕疵啊等等……
新闻中老年人购买的“神药”
普法君印象最深的是采访一个土豪购车纠纷,那时我才森森体会到那种套路感。
土豪买了一辆价值300多万的豪车,开回来之后发现油漆有问题,于是找到4S店找说法,结果没谈拢。
在此之前,土豪其他亲人也在该店买过同款车子,同样出现过瑕疵,依然是协商不了,4S店态度是比较强硬的。
后来,他们投诉到报社,我负责采写稿子,当时记得向4S店、中国总部核实情况时,对方态度也是一样的,油盐不进。
稿子第二天见报,我们报纸一个整版报道该起事件,加上网络转载,事件迅速发酵,引起该品牌英国总部的关注,总部迅速向大中华区来函询问情况……
当时那个壕对我说,报道出来后,品牌方立马找他协商解决方案。当时他还满口答应我,有进展一定第一时间跟我说。
第二天,报社领导往我跟进此事,结果我找那个壕时,对方支支吾吾说不出所以然,品牌方也不愿介绍详细情况。
我又拖了一天,再找那个壕,结果跟头天一样,最终的结果就是此事与我再无任何关系。
那时候,我知道自己又当了一次“枪手” 人家是借用我们的公信力给商家施压,在达到目的后双方立马口头约定,事情可以解决,但前提是不能接受任何采访……
多年工作下来 这样的事情举不胜举,现在回过头想想倒也没啥,人嘛 都是懂得趋利避害的,媒体偶尔利用一下,反正又不负法律责任,只要自己的目的达到就OK了嘛😊。
这样想想也就坦然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患癌群体救命钱被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患癌群体救命钱被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