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联系Telegram电报飞机号:@hg4123
著名诗人痖弦逝世*-*痖弦诗歌_汉堡足球_足球体育杂闻

著名诗人痖弦逝世*-*痖弦诗歌

2024-10-12 22:18:42 汉堡足球 雷翰池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著名诗人痖弦逝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著名诗人痖弦逝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痖弦什么时候逝世的?

他还在世,没有去世。

痖弦,原名王庆麟,河南南阳人,1932年生,1949年去台湾。1954年开始发表诗作,是“创世纪”诗社主要成员。1966年参加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作家工作坊,1977年获美国威斯康辛大学东亚研究所硕士。曾任《幼狮文艺》、《〈联合报〉副刊》主编,晚年退休并移居加拿大。出版有诗集《深渊》和《痖弦诗抄》。

余光中老人走了,汉语的世界还有哪些真正的诗人?

北岛

北岛(1949年8月2日),原名赵振开,中国当代代诗人,为朦胧诗代表人物之一。他用北岛这个笔名是因为他来自北方,而且偏爱孤独。他先后获得瑞典笔会文学奖、美国西部笔会中心自由写作奖、古根海姆奖学金、金花环奖等多个奖项,并被选为美国艺术文学院终身荣誉院士。现为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

著名诗人痖弦逝世*-*痖弦诗歌


代表作有

《北島詩選》(1986年)

《零度以上的風景線》(1996年)

《開鎖》(1999年)

北岛的作品已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出版。代表作包括作于1976年文革结束后的《回答》,其中的「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已经成为中国新诗名句。

洛夫

莫洛夫(1928年5月11日-),笔名洛夫野叟,生于中国湖南省衡阳,台湾诗人,退休后移民加拿大。于2016年夏天,返台定居。曾任教东吴大学外文系。現受聘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华侨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山西中北大学等大学客座教授。 1954年与张默、痖弦共同创办《创世纪》诗刊,历任总编辑多年。作品被译成英、法、日、韩、荷兰、瑞典等文,並收入各种大型诗选,包括《中国当代十大诗人选集》。

代表作有

《灵河》、《石室之死亡》、《外外集》、《无岸之河》、《诗人之镜》、《时间之伤》、《漂木》、《因为风的缘故》、《魔歌》

洛夫早年为超现实主义诗人,表現手法近乎魔幻,被诗坛誉为「诗魔」。2004年获「新诗界首届国际诗歌奖」。1999年,洛夫诗集《魔歌》被评选为台湾文学经典之一。2001年三千行长诗《漂木》出版,震惊华语诗坛,同年被评选为台湾当代十大诗人之一,名列首位。

余光中的诗有他动人的一面,但像郭沫若《女神》那样反映五四时代精神,具有极强震撼力,词采壮丽,想像宏富的作品,还没有出现。像郭的《百花齐放》那样反怏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精神,以花咏人,以花咏事,词意活泼,构想奇特的作品,也还没有出现。当然,贺敬之、李瑛的诗也很耐读,比余光中的要好。

感谢邀请。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余光中此人,只是由于因缘聚会,造成这个人的世俗名气比较大,而若是从诗歌写作角度来说,他的诗,真的只能算二流的,仅仅在台湾,就有不少远比他写得好的人,比如诗人痖弦 等等,如果单纯从文学成就来评价,应该说是远超余光中这位乡愁诗人的。至于放眼整个中国诗坛,应该说历年来诗歌成就超越余光中的还有不少,这里就简单介绍几位。

1、北岛

原名赵振开,1949年生于北京,父亲是机关工作人员,他从1970年左右开始写作诗歌,是所谓朦胧诗的代表人物,虽然他自己并不认可这一评价。代表作品《回答》等,粉丝众多,且对海汉语诗歌的发展影响巨大。近年来,北岛的作品以散文为主,行文也常有诗的韵味,吸引了了一大批新生代的粉丝。

2、海子

原名查海生,1964年生于安徽怀宁,15岁考入北大法律系,毕业后在中国政法大学任教,1989年3月底,卧轨自杀。16岁开始发表诗歌,代表作有《亚洲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海子作为1980年代中国诗歌的代表人物,不仅拥有大量读者——这些人被成为文艺青年——而且他的诗歌语言,对其后的中国诗歌影响巨大。

在海子去世之后,他的影响事实上早已超越了诗歌界,而是成为整个1980年代中国文化崛起的代表人物,成为跨越时代的神话般的存在。

至于其他影响汉语诗歌的人物,还有很多,如多多、芒克、周梦蝶、欧阳江河、于坚、杨小滨、黄灿然等等。

如何评价刘半农对于新诗的贡献?

首先,感谢邀答!

如何评价刘半农对于新诗的贡献?我总的评价是:刘半农先生对新文化运动及新诗的贡献,应该说是多方面的,其影响也是深远而巨大的。

但要回答好这个问题,对笔者来讲,要在短暂的时间内写出一篇让“今日头条”及广大读者满意的优质评论,其难度却是很大的。

主要原因:

一是对刘半农先生的作品虽零零碎碎拜读过一些,但不系统。光凭想象,写作的灵感就激发不出来,想说也说不出深度。

二是没有认真研究过刘半农先生的全部作品,特别对他的新文化革命、诗词创新等等改革主张及轮廓印象不太深刻,想论述也论述不透彻。

三是年代相隔久远,时间跨度大。刘半农先生出生1891年,只比鲁迅小10岁。1934年,他在北京病拞时,我们当中很多人(也包括笔者在内)都还没有出生,时代背景比较复杂。笔者不是专家学者,想把这段历史沿革和时代发展演变的盘根错节理清,特别是新诗的推陈出新,但心有余而力不足。



凡此种种,很让诸位失望,特在此请求理解和原谅!

从作品看刘半农:新诗初期做出的贡献最大

——刘半农(1891年5月29日-1934年7月14日),江苏江阴人,原名寿彭,后名复,初字半侬,后改半农,晚号曲庵,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
新诗,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

新诗革命,是五四新文学运动最早发动、最为重要的革命,旨在彻底反叛和颠覆旧体诗,求得诗歌形式上的彻底解放,直接催生了白话新诗的诞生。刘半农对于新诗的贡献,集中体现在他新诗革命和新诗初创期,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闯将和斗士,从创作和理论两个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其间代表性作品:

1、新诗《相隔一层纸》——写于1917年10月,艾青甚至曾认为这首诗是中国白话新诗的起始之作,虽然有些偏颇,但无疑它是我国最早一批具有拓荒之里程碑意义的新诗之一。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1号发表胡适的《鸽子》、刘半农的《相隔一层纸》、沈尹默的《月夜》等,被看作是现代第一批白话新诗,是“现代新诗的第一次出现”。

2、新诗《教我如何不想她》——新诗初期的经典成功代表作之一。写作发表于20年代前中期(具体时间目前说法不一)。原名《情歌》,后来改为《教我如何不想她》。五四以前,汉字中的“他”本无男女之分,刘半农在诗中首创了“她”专指女性,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后赵元任将此诗谱曲,广为流传。这首诗以白话为载体,成功地融合中西诗歌长处,形象生动鲜明,语言通俗简洁,节奏流畅,格式整齐匀称,兼用复沓和叠句,更显余音萦绕、意味无穷。而其另一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是刘半农首倡的新诗创作向民间歌谣学习的典范。1918年,刘半农发起和主持了北大歌谣运动,大力倡导新诗创作向民间歌谣学习,他首倡民间歌谣征集与研究,不仅大大推动了新诗发展,所发起和主持的北大歌谣运动也成为中国现代民间文艺学的开端之标志。

3、新诗理论《我之文学改良观》——发表于1917年《新青年》。主张只有推翻窒息性灵的古人作文死格式,新文学才能得到发展;白话文与文言文互补;破坏旧韵,重造新韵;增多诗体和以今语作曲;文章分段和采用新式标点符号等。

4、新诗理论《诗与小说精神上之革新》——发表于1917年《新青年》。介绍英美国文学思想,强调文学的真实性,批判背离现实的虚伪文学。


1925年,时年34岁留学法国的刘半农,获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成为第一个获得外国国家级最高学衔的中国人。同年秋回国后,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兼任北大研究所国学门导师,建立了语音乐律实验室,成为中国实验语音学奠基人。从而在语言语音领域继续为新诗发展做出了贡献。1934年6月,为完成《四声新谱》、《方音字典》和《中国方言地图》的编写,冒酷暑深入绥远、内蒙等地考察方言方音,不幸染上“回归热”,7月14日在北平逝世,年仅43岁。

要谈论刘半农的诗歌,就一定要说刘半农的为人。

“《新青年》每出一期,就开一次编辑会,商定下一期的稿件。其时最惹我注意的是陈独秀和胡适之。假如将韬略比作一间仓库罢,独秀先生的是外面竖一面大旗,大书道:“内皆武器,来者小心!”但那门却开着的,里面有几枝枪,几把刀,一目了然,用不着提防。适之先生的是紧紧的关着门,门上粘一条小纸条道:“内无武器,请勿疑虑。”这自然可以是真的,但有些人——至少是我这样的人——有时总不免要侧着头想一想。半农却是令人不觉其有“武库”的一个人,所以我佩服陈胡,却亲近半农。”

这是鲁迅先生《忆刘半农君》中的一段文字,把陈独秀、胡适和刘半农作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较。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对刘半农的看法:直率坦荡,胸无城府,活泼勇敢。“但半农的活泼,有时颇近于草率,勇敢也有失之无谋的地方。”

这就是刘半农,虽然不如陈独秀、胡适那般光彩夺目,却让人觉得可亲可敬,易于接近,是志同道合的好伙伴。答王敬轩的双簧信,“她”字和“牠”字的创造,就是刘半农对于新文化运动的巨大贡献。

当然,有人说他“浅”。的确如此,他不故作高深,他不装腔作势。他的诗歌也是如此,直白易懂。然而放在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去看,他的诗歌创作印证了白话文的成就,是新文化运动的巨大收获。尤其是他的那一首《叫我如何不想她》音韵和谐,语言流畅,广为流传,1926年被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谱成曲,成为历来经典传唱名篇。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时隔一百年,再回头看这首诗,仍是经典名篇,读起来仍觉美不胜收。在现代诗歌史上,超过这首诗的名篇,也相当有限。

由此可见,刘半农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是一个不能绕过去的人物,是一个做出了相当实绩的优秀诗人。

谢友邀请。刘半农(1891一1934),名复,字半农,江苏江阴人。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曾以中学肄业的身份被聘为北大教授,后去欧洲留学,1920年在伦敦创作了白话诗《教我如何不想她》,并被谱为歌曲,迅速在国内走红传唱: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这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由于当时的白话新诗才刚刚起步,也很幼稚,实话实说,当时大名鼎鼎的郭沫若大才子的新诗《女神》,激情浪漫有余,诗歌韵味不足,如今看来多是些口号,没多大文学价值。而刘半农这首诗采用了歌词形式,一咏三叹,有阳关三叠、梅花三弄的韵味,又有浓浓的民歌风味,同时又是不折不扣的白话新诗,因此一经问世,迅速走红传唱,无论新派老派都无话说,受到社会各界追捧。

后来的徐志摩,他的《再别康桥》,虽然艺术成就更高,但我们能从中看到这首诗的风格和影子,不能不说徐志摩受到了影响和借鉴。所以说,这首诗具有开创性质。

这首诗还有一重大贡献:就是汉语里原来只有‘’他‘’,而无‘’她‘’;是刘半农在这首诗里开创性的用上了‘’她‘’,由于这首诗的广泛影响,‘’她‘’字逐渐为社会各界接受,成了正规汉字,我想女性朋友更应该记住刘半农这一贡献。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著名诗人痖弦逝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著名诗人痖弦逝世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